網頁

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

少年時




   那房間的回憶裡,還有件值得拿來說嘴的事。約96年夏天,玩伴的長輩,從跳蚤市場弄了把無名木吉他,從那時起,這五、六個大男生,無時刻的拎著它,配上一本新琴點播,且習慣性的點根煙,學伍佰,不抽地倒插在弦縫上,好不帥氣!

  但,那時的情誼到了分水嶺時,對音樂尚有興趣的,大概只剩熊與我了!

  爾後,從傳製業轉行到了餐飲業,因休閒時間與常人無法配合,把玩樂器這事,也漸漸地離開我的生活。又過幾年,連下班回到家,放張唱片的動力也完全盡失!說來是餐飲業太現實,讓我更能認清吃飯傢伙非常重要,興趣就真得當興趣,說穿就是「量力而為」四字。

  十多年過去,很幸運地,遇到一票成熟的愛樂人,不會動不動就想戰人家,所以,兜了一大圈,吉他又提了起來,從爬格子開始,再展開。

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

時光



  打從第一台床頭音響賺到時,買唱片這檔事才漸漸地出現在生活中。每當回憶起,窩在鄰居那三坪大的房間,擠進五、六個大男()生,有時聽著伍佰的Live,有時聽著老鷹作品hell freezes over,抽著香煙、喝著酒,青春年少的情懷,很是美好!

  踏進社會後,接觸的越多,買唱片的動力如打開潘朵拉盒子,一發不可收拾。從,完全的不懂、偏激的叛逆、似是而非的審美觀點,醉後歸了真;人生某階段,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還是山,我想是體驗很深。

  音樂的美好,發現得太晚,那時為了趕進度,囫圇吞的買,囫圇吞的聽,自以為數量就足以代表品味,卻發現沒那麼簡單,更別說其他領域了。

    十五七八年下來,得到了一個很簡單的心得,原來聽得少的無知與聽大量的無知,其實是差不多的,諷刺的是,往往都在內心糾葛後,才發現打臉的原來是自己。

  老賢拜常在講:「人哪,認識()得越多要越謙虛!」

    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!